◆业绩预测◆

近1个月 近3个月 近6个月 近1年 近2年

预测数据根据各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摘录所得,历史7年财务数据均为上市公司财报披露数据,与本终端立场无关。

◆预测指标◆

指标名称 2022(实际) 2023(实际) 2024(实际)
每股收益(元) 0.06 -0.21 -0.27
每股净资产(元) 0.88 0.68 0.32
净利润(万元) 14487.97 -48095.24 -61889.03
净利润增长率(%) 110.46 -431.97 -28.68
营业收入(万元) 62571.14 85297.36 120164.12
营收增长率(%) -80.56 36.32 40.88
销售毛利率(%) 5.07 8.95 9.99
摊薄净资产收益率(%) 7.25 -31.23 -85.13
市盈率PE 44.31 -14.01 -16.05
市净值PB 3.21 4.37 13.67

◆预测明细◆

报告日期 机构名称 评级 每股收益

2020预测2021预测2022预测

净利润(万元)

2020预测2021预测2022预测

2020-04-12 东兴证券 买入 0.350.52- 33924.0049953.00-
2020-03-11 东兴证券 买入 0.390.58- 37400.0055200.00-

◆研报摘要◆

●2017-03-27 星星科技:年表业绩亮眼,一站式服务打造新增长动力 (长城证券 赵成)
●公司主要从事各种视窗防护屏、触控显示模组及精密结构件的研发和制造,主要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公司依托自身优势,致力于成为“智能终端部件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垂直整合建立一条拥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依靠上下游资源配置,有效降低生产及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产品交期,提升和客户之间的粘连度,为客户提供便利。随着消费电子行业“双玻璃+金属中框”解决方案风潮渐起,公司作为塑胶结构件龙头,同时积极布局金属结构件以及3D曲面屏。我们认为,受益于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及新的业绩增长点,公司未来成长可期。我们对公司2017-2019年EPS预测0.33元、0.62元、1.02元,对应PE分别为36X、19X,12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2016-12-14 星星科技:冉冉升起的智能终端一站式服务新星 (中泰证券 王晛)
●基于公司定增投产后打造的“触控显示+指纹识别+CNC金属加工+贴合“一站式服务能力和基于贴合工艺的3D玻璃技术储备和优质客户,看好公司在未来2-3年享受“OLED+3D玻璃”、汽车、VR设备等智能设备创新带来的千亿级的市场机会,假设募集项目顺利投产,我们预测未来三年营收分别为51.08、78.73、96.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48%、54.14%、22.73%,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1.88、3.67、5.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0.06%、94.73%、37.07%,EPS分别为0.30、0.44、0.64,给予目标价14.53元,对应17年33倍PE,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016-05-06 星星科技:全产业链配置格局渐成 (国海证券 王凌涛)
●当下的电子消费品追求的是整体的量和份额,而并非单一产品的简单做大,电子消费是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我们看到了公司管理层近两年在提高效率,加强自动化,减少劳动力等方面的不断努力。星星集团在2012-2014年的三年磐涅中逐步找到了以全产业链配置应对单一客户单一行业问题的方向,同时我们也相信公司未来会采取更加多元化发展布局的思路来兑现稳健成长。我们预计公司2016-2018年利润约2.52亿,3.11亿,3.90亿,对应16-18年的EPS分别为0.39、0.48、0.60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今年与明年EPS的估值分别为31.1、25.2倍,公司产业链布局前瞻,未来成长可期,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2015-10-26 星星科技:三季报点评:整合推进顺利,业绩腾飞可期 (国海证券 王凌涛)
●我们预计在深越光电、深圳联懋的成功整合以及公司自身触控显示、指纹识别等一体化方案顺利推进的前提下,公司15-16年有望实现1.24、3.01亿左右的净利润,对应EPS为0.415、1.007元,当前股价对应明年业绩仅21倍估值,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2014-03-27 星星科技:2014年一季度业绩改善迹象明显 (浙商证券 周小峰)
●预计公司2014-201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2、27.45、36.4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3.09%、44.32%、32.79%,净利润-149、122、183.5百万元,EPS0.54、0.81、1.01元,PE29、19、15倍倍。我们认为,传统触摸屏业务通过新客户导入以及市场份额提升稳定成长,汽车电子业务是下一个成长引擎,作为A股稀缺的汽车电子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将提升公司估值水平,维持买入的投资建议。

◆同行业研报摘要◆大智慧行业:电子设备

●2025-07-17 中际旭创:2Q earnings reinforce AI infrastructure spend momentum (招银国际 Lily Yang,Kevin Zhang,Jiahao Jiang)
●null
●2025-07-17 中际旭创:2025半年度业绩预告点评:业绩超预期,产业需求与技术路线共振 (东吴证券 张良卫,李博韦)
●考虑到海外算力需求持续增长,网络架构及公司公司产品继续升级,我们将公司2025/2026/2027年预期归母净利润由82.4/97.0/114.5亿元上调至90.7/129.7/166.8亿元,2025年7月16日收盘价对应2025/2026/2027年PE分别为21/15/11倍,维持“买入”评级。
●2025-07-17 江丰电子:溅射靶材龙头地位稳固,拟定增投资静电吸盘项目 (国投证券 马良)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47.56亿元、61.85亿元、79.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2亿元、7.35亿元、9.76亿元。采用PE估值法,考虑到半导体行业国产替代趋势明确,公司作为溅射靶材龙头有望获得更高份额,给予公司2025年40倍PE,对应目标价83.27元/股,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2025-07-17 高德红外:签订完整装备系统大额采购协议,打开广阔新天地 (中邮证券 鲍学博,马强)
●公司发布公告,公司与客户签订了某型号完整装备系统总体产品采购协议,协议金额为8.79亿元,根据协议约定,该协议签订金额为后续将签订的大额订货合同的部分预付价款,公司后续将签署订货合同,本协议金额计入合同总价款。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1、61、7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8、8.54、12.45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65、51、35倍,维持“买入”评级。
●2025-07-17 沪电股份:25H1业绩预增,AI+HPC需求延续高景气 (中银证券 苏凌瑶)
●考虑公司2025上半年业绩增长亮眼,持续深耕AI+HPC赛道,产品结构有望持续优化,不断推进高端产能建设。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177.07/223.07/278.4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29/50.66/64.92亿元,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5.9/18.6/14.5倍。维持买入评级。
●2025-07-16 京东方A:跟踪报告之六:拟收购彩虹光电30%股权,面板龙头地位进一步夯实 (光大证券 刘凯,朱宇澍)
●考虑到目前面板行业景气度虽显著恢复,但折旧金额仍然较大,结合公司25年Q1业绩情况,我们调整公司25-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87.84亿/124.71亿元,调整幅度为-7%/-8%,并新增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44.86亿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17X/12X/10X。考虑到公司面板景气度边际回暖以及OLED业务成长性,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2025-07-16 中际旭创:上半年业绩略超预期,1.6T光模块将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群益证券 何利超)
●考虑到明年1.6T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AI算力需求持续火爆,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83.23亿/126.77亿/172.84亿元,YOY分别为+60.9%/+52.3%/+36.4%;EPS分别为7.42/11.31/15.42元,当前股价对应A股2025-2027年P/E为24/15/11倍,维持“买进”建议。
●2025-07-16 弘景光电:3+N布局丰富光学增长极 (中邮证券 吴文吉,翟一梦)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15.31/20.45/25.9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8/3.25/4.2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32倍、23倍、1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025-07-16 北方导航: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点评:25H1业绩预盈改善显著,下游需求复苏,导控龙头持续受益 (光大证券 汲萌)
●考虑公司下游需求边际好转,我们分别上调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0%/28%至2.83/3.79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4.88亿元,2025-2027年对应EPS分别为0.19/0.25/0.3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7X/58X/45X。公司作为兵器集团导航控制环节的核心企业,有望深度受益于相关装备产业链景气度提升,维持“增持”评级。
●2025-07-16 炬芯科技:2025年中报业绩预告点评:Q2再创历史新高,端侧产品AI化转型效果亮眼 (东吴证券 陈海进)
●基于公司25Q2业绩预告,我们略上调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25/11.87/14.85亿元(前值:9.03/11.85/14.8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7/3.7亿元(前值:1.8/2.6/3.6亿元),对应当前P/E倍数为44/31/22倍。考虑到公司在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叠加产品多矩阵布局带来的业绩弹性。维持“买入”评级。
X